幼稚園學注音,不見得先學先贏
作者:林佩蓉 出處:親子天下
研究顯示,在幼稚園階段學注音,學業不一定一路領先,先學先贏效應通常只出現在小一上學期。從下學期開始,幼稚園沒有提早學注音符號、大多時間在遊戲的孩子,小一上學期結束多能迎頭趕上,而且年級越高,在語文學習表現上更是遙遙領先…
大多數幼稚園都會標榜他們是採某種特定教學,對孩子某些方面的發展與學習會有多大幫助,讓關心幼兒教育的父母聽得「霧煞煞」,這麼多教學法的專有名詞,到底特色是什麼呢?
幼稚園的教學有很多種型態,包括:角落、學習區、大單元、主題、方案、蒙特梭利、傳統、雙語等;不同的教學型態植基於不同的理論觀點,對於孩子應該學什麼、怎麼學、主動還是被動學習、老師所應扮演的角色、應如何引導有非常不同的看法。
譬如有的是強調分科教學,有的是重視統整教學;有的是利用練習本或作業簿,讓孩子從紙上作業中學習;有的是鼓勵孩子進行各式遊戲,讓孩子從遊戲及探索中不知不覺地做綜合性的學習;有的是完全依照老師預先設計的教案進行教學活動;也有的是視孩子的興趣而定,逐步發展教學活動。
無論哪一種教學法,都應該考慮孩子的身心發展需求及特質、尊重孩子的自主權,才能讓孩子快樂地學習,並完成幼年階段應有的成長與發展,父母如果想要知道進一步的資訊,必須閱讀相關書籍,並詢問園所相關資訊。
不過,若觀察幼教現場,傳統教學法仍是最常見的方式。
在傳統教學法的教室,可看到如下景象:「小朋友,打開數學課本第十五頁,看書上這一題,答案應該是多少?」「小朋友,在本子上這一行的每一個格子都寫上ㄅ,要一筆一劃寫得很整齊、很漂亮喔!」傳統教學法強調培養孩子讀寫算的基本能力,課程多利用讀本,採分科教學,這一堂上注音、下一堂上數學,各科間完全無關;老師依照課本進度上課,要求孩子透過紙上作業、不斷背誦、記憶與重複練習來達到學習效果。
這種教學最容易進行,卻不符合幼兒教育原理,是最不適合幼兒學習的教學型態。但是很遺憾的是,這種教學型態在私立園所相當常見,而且愈鄉下地區愈普及。原因,歸根究底還是因為許多父母不適當的期望造成。
許多父母擔心孩子「輸在起跑點上」,把幼稚園當作小學先修班,以為孩子「先學先贏」,強力要求老師儘早教孩子認注音符號、認國字數字、背誦唐詩宋詞,要求老師每天都要給孩子功課。
然而,這些在幼稚園就提早學習小一課程的孩子,上了小學後,是不是真的能一路領先?
遺憾的是,一些長期研究結果顯示並非如此。以中產階級家庭孩子來說,先學先贏效應通常只出現在小一上學期,從下學期開始,沒有提早學注音符號、大多時間在遊戲的孩子,小一上學期結束多能迎頭趕上,下學期多可並駕齊驅,到了二上,在詞彙庫、閱讀理解及簡易寫作的表現上多能後來居上,而且隨著年級愈高、更加遙遙領先。因為他們在幼稚園培養了熱愛閱讀的習慣,上小學仍然繼續主動閱讀課外讀物。
父母不要太短視近利。學習是馬拉松賽跑,孩子學業成績好不好,核心能力與態度培養很重要,不能單從會認會寫多少字、會背多少首詩來衡量。(本文作者為台北市立教育大學幼兒教育系副教授;中華民國幼兒教育改革研究會理事長)
留言列表